学会活动

学会活动动态

2022水产品功能因子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院士论坛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23-06-19 13:51:08 浏览次数:781

   2022年11月9日,由天津市食品学会主办的“2022水产品功能因子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院士论坛”在天津市科学会堂六楼会议室召开。由于疫情的原因,本次论坛还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同时在线上召开。




   会议共进行了四项议程,由天津市食品学会陈娟理事长主持。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工业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院士作专题报告。同时还邀请了天津农学院副校长张民教授、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罗学刚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刘建福教授、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海霞教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胡爱军教授等五位来自天津各大高校食品专业的专家,均围绕水产食品的功能因子与生物活性、加工保鲜与食品安全展开专题报告。
一、主持人陈娟理事长介绍参会领导及嘉宾



   陈娟理事长首先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大会的主要领导,他们分别是: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天津市食品学会党总支书记李润兰同志;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天津市科技社团党委书记卢双盈同志;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学会部部长刘元刚同志;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敏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王芃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勤虎同志;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中心主任赵铮同志;天津市食品学会办公室主任王雨婷同志。
   理事长同时介绍了由于疫情原因,在线上出席的食品学会负责人,他们是:天津市食品学会监事、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张泽生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农学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民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戈立新同志;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杜欣军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华欣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刘建福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寇晓虹教授;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泉同志;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黑金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金刚同志;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多兴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薄春霞同志。
   出席本次大会的还有很多企业领导、学会理事、理事代表、及天津农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天津现代学院师生代表。
二、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天津市科技社团党委书记卢双盈主席致辞



   卢主席在致辞中说,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水产品养殖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品的生产、加工、保鲜、消费和流通等环节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整个水产品行业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格局重构调整的新阶段,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作为全国特大型城市,天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加快水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卢主席在讲话中肯定了本次论坛是食品学会今年举办的一次高层次、高水平,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并且表示,食品学会是市科协所属学会中的标杆学会,天津市科协将一如既往继续加强与食品学会的合作,积极支持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共同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注入新力量、做出新贡献。
三、专题报告
   (一)报告题目  《我国海洋食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报告人 朱蓓薇 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朱蓓薇院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海洋食品对于促进国民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发展海洋食品产业的重大意义。1.发展海洋食品产业势在必行。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变化,海洋食品作为健康膳食可以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所以要推进海洋功能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2.海洋食品肩负着提高人类健康的使命。海洋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使其成为研究与开发创新海洋营养食品的重要生物资源,更肩负着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使命。如海参肽、南极磷虾肽等,都具有免疫活性、抗氧化活性等独特功能,其他很多海洋生物也都具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特点。3.海洋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看,我国是以海水养殖为主,捕捞为辅,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不过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仅60%左右。但是,随着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不断突破,我国的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也在日益崛起,驱动海洋食品产业迅猛发展。4.海洋食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首先是从传统出发,创新发展海洋预制食品产业,其次以科技力量推动第三代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加强食品营养素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最后,朱院士也对海洋食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在后疫情时代,要把握蓝色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并支撑海洋功能食品产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二)报告题目  《泥鳅糖类物质研究》
   报告人 张民 天津农学院副校长  教授
张民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泥鳅糖类物质研究的内容,是以泥鳅为原料,研究建立了泥鳅糖类物质的提取纯化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测了糖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并采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探讨了泥鳅糖类物质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泥鳅糖类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因而成为泥鳅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重点之一。通过实验并得出结论,泥鳅糖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 g/mL,提取时间83 min,提取温度59℃,提取次数3次,该提取条件下得率为1.89%±0.02%。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泥鳅糖类物质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能力,促进其向激发态转变,并能通过上调表面受体蛋白TLR4引起下游蛋白MyD88、p38、JNK的表达量,进而促进IL-  6、TNF-ɑ等免疫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三)报告题目  《基于海洋寡糖的微生态健康功能性食品研发》
   报告人  罗学刚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教授
   罗学刚教授的报告分为,研究内容1:壳寡糖的糖脂代谢调节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内容2:壳寡糖的尿酸代谢调节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内容3:褐藻胶裂解酶及褐藻寡糖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围绕壳寡糖、褐藻寡糖等海洋来源功能性寡糖,应用药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等手段,阐释了壳寡糖、褐藻寡糖等通过调节SMYD3信号通路及肠道菌群,发挥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等作用的新的分子机制。
   通过罗教授的报告,指导我们了解到海洋生物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糖类化合物,因其长期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缺氧、光照不足的特殊环境,海洋多糖往往具有与陆生多糖不同的特殊生物活性。与多糖相比,海洋寡糖具有生物活性强、相对分子量低、溶解性好、易于吸收等特点。海洋寡糖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等众多领域。例如:2019年上市的治疗老年痴呆新药“九期一”就是海洋寡糖。
  (四)报告题目  《海洋食用鱼类冷冻运输与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
   报告人  刘建福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教授
刘建福教授的报告分三个方面,重点介绍全球海洋食用鱼类的产量与分布,鱼类冻藏条件下运输与长期储存的物理化学与食用品质变化。1.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2.鱼类的冷链物流运输。
   以带鱼为例,阐述冷冻贮藏温度对带鱼品质的影响。3.鲑鱼(三文鱼)的冷藏与冰鲜保藏。与传统的冷藏方式相比,微冻藏的鲑鱼(三文鱼)3天,重量增加0.7%,含盐增加0.3%,鱼肉的持水力增加。而冰藏的重量损失1%,盐的吸收增加0.1%。储藏时间显著影响鲑鱼的汁液流式、色泽、质构、酶的活性、生鱼片的微生物含量、汁液流式、持水力、烟熏鲑鱼的红色、黄色的色度。
  (五)报告题目  《虾壳废弃物中蛋白与活性肽特性与综合利用研究》
   报告人 陈海霞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虾壳废弃物蛋白可以转化为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水解物,例如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和降血压活性。从虾壳废弃物中可获得的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色素、几丁质、矿物质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化妆品、造纸和食品应用等。
   陈海霞教授的报告系统地研究了虾壳活性肽的高效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并确定其氨基酸组成;采用挤压技术对虾壳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其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对虾壳废弃物蛋白、壳聚糖和乌龙茶、玉米须及黑豆皮的乙醇提取物构建成膜体系,对虾壳废弃物蛋白的成膜特性及延长货架期等功能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提高虾壳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型功能食品及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六)报告题目  《水产预制菜行业解析及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报告人  胡爱军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胡爱军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水产预制菜行业现状。2020年中国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的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为水产预制菜行业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2.水产预制菜常见问题探讨。主要存在口味单一、冷冻储存、化学添加剂过多等方面的劣势。3.水产预制菜加工核心新技术。目前可采用的包括预调理技术、熟化技术、栅栏技术杀菌、快速冷却与冷冻技术、活性包装与生物绿色防腐技术等方面来改进预制菜质量。4.水产预制菜产品创新思路。目前预制菜品种比较集中,实际上可以开发的范围非常广泛,应因地制宜,立足原料等优势,做出特色,打造爆款和超级单品。5.水产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未来水产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料加工过程终端、产品全程标准化;加工技术高效化、营养保留最大化;加工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产品营养化、精准化、个性化;产品设计仪式化、时代化;产品销售消费多元化。
   四、主持人陈娟理事长致辞
   陈娟理事长首先感谢了朱院士及五位专家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肯定了通过本次报告会的举办,发挥了学术交流在促进食品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水产品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并且强调了天津市食品学会的作用,学会始终突出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积极发挥科学组织人才的优势,为科技工作者跨界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天津食品产业和经济社会的紧密融合发展。
   其次,理事长还展望了天津市食品学会在坚持行业高端智库定位,和食品行业学术交流、技术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方面所贡献的学会力量。她相信,通过本次院士论坛,必将对食品学会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天津市食品学会形成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单位。
最后,陈娟理事长再次对李润兰书记、卢双盈主席、刘元刚部长的莅临表示感谢。并宣布,2022年水产品功能因子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院士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