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动态
为了贯彻落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要求,天津市食品学会开展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9月7日下午,第四场科普宣传活动已圆满结束。
2023年9月7日下午,天津市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究员陈存坤博士赶赴津南区双新街开展了以“大宗特色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及应用”为题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讲座。
陈博士主要从果蔬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果蔬采后基本属性、影响果蔬采后贮藏品质的因素、果蔬预冷技术、我国果蔬采后贮藏情况、几种常见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五个方面展开科普论述。
果蔬是人们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中占据第二层。采摘后的果蔬,代谢平衡发生了变化,只有合理控制温湿度等影响果蔬采后贮藏品质的因素,才能更好地贮藏蔬果。
果蔬预冷技术是指采用专用设施将果蔬从采后初始温度迅速降低至其适宜贮运温度的特定过程。陈博士以苹果的冷却贮藏试验为例证明了果蔬预冷的重要性,并展开介绍了预冷的作用、方法及适用对象。最后,陈博士介绍了我国果蔬采后的贮藏情况,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如冰温保鲜、减压保鲜、气调保鲜、臭氧保鲜等。
新鲜的水果、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但是,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采后极易失鲜。陈博士此次“大宗特色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及应用”知识讲座,主要从储运角度介绍了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可以延长果蔬的生存期,消除果蔬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对于提升居民食用蔬果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讲座文字版,详见天津市食品学会(tjsspxh.cn)官网“科学普及”版块